海關統計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.4億美元,同比(下同)增長8%。其中出口9543.8億美元,增長9.2%;進口8854.6億美元,增長6.7%;貿易順差689.2億美元,擴大56.4%。
接受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,6月出口增速相比起5月的15.3%有所放緩,顯示出外需緩慢復蘇中仍有不確定性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6月進口增幅出乎意料地大幅回落,相比起5月進口12.7%的增長幾乎“腰斬”。這更加凸顯出當前內部需求的疲軟。
業內普遍認為,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,以及國內需求仍然較為萎靡,是6月進口增速出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。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表示,進口與國內經濟發展狀況密切相關,二季度國內經濟增速仍處于逐步放緩的態勢,4、5月份的發電量和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產量也降至低位,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導致進口需求有所下降。另外國際上大宗商品價格也處在相對低的位置。
野村證券經濟學家指出,6月進口大幅放緩有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,但從進口數量來看,中國對鐵礦石、原油、銅的進口量均出現下滑,顯示內部需求不振,中國經濟確實面臨下行風險。
內需疲軟的局面也在現實中找到印證?!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呷涨霸趶V州港集團下屬碼頭看到,這里的煤炭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。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蔡錦龍說,雖然煤炭進口量持續增長,但市場一直疲軟無力,港口已經是“煤滿為患”。而煤炭還只是市場需求不振導致部分種類貨物積壓的一個縮影。截至目前,廣州港集團下屬碼頭內積壓貨物達到360萬噸,其中煤炭就占了近280萬噸,顯示國內需求增長疲軟態勢很可能延續一段時間。
大幅放緩的進口和基本延續增勢的出口,使得6月單月外貿順差創下三年半來新高,為2009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月順差。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,由于出口高于市場預期,而進口低于市場預期,因此6月貿易順差達到了317億美元,大幅高于上月的187億美元。二季度中國順差累計已達689億美元,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467億美元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11億美元,因此從凈出口對G D P的貢獻來看,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,其對G D P的貢獻率都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現明顯的回升。同時,由于貿易順差大幅增加,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也將隨之增加。
展望下半年外貿形勢,業內普遍認為形勢依然嚴峻?!斑M出口增速下降,內需和外需疲弱態勢均未改善?!敝薪鸸臼紫洕鷮W家彭文生認為,6月出口增速略高于預期,但仍較5月份回落,表明出口弱勢沒有實質好轉。二季度以來,歐債危機不確定性再度上升,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弱,我國外需增長也缺乏動力。PM I新出口訂單指數5月和6月持續下滑,尤其是6月再度落入收縮區間,預計下半年出口仍將維持弱勢。